刀片电池自燃事件频发 最安全的电池为什么成了“自燃王”?

13
2025-08-12
今年,比亚迪绝对算得上车市顶流,销量与股价一路上涨,当然离不开刀片电池的加持。可惜,此起彼伏的自燃事件屡上热搜,也让刀片电池成了“迪王”的沉重王冠。
8 月 16 日,四川一位车主称自己刚刚上牌 3 天的比亚迪汉千山翠发生自燃。目前当地消防称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这是比亚迪新能源轿车旗舰车型的限量版,目前售价 32.98 万元。而车主称车没有暴晒过,刚开出车库就冒烟。
今年 1 月,一辆比亚迪唐 DM-i 在拖车上发生自燃。3 月,上海一辆比亚迪唐 DM-i 在非充电状态自燃。8 月,深圳路边的一辆黑色比亚迪汉 EV,底盘以及前舱的位置不断有浓烟冒出,随即起火。
这不是我们能够搜索到的全部相关新闻。不过,上面这几个案例的共同点,除了这些车辆都搭载了刀片电池,还有就是,自燃原因看起来都与外界因素无关。由于今年的多起自燃事故,已经有人将刀片电池称为“自燃王”。
比亚迪并未对此起彼伏的自燃事故给出公开回应,但在今年 4 月和 7 月,分别发起了车辆召回。两次召回涉及超过六万辆电动车。
两年前横空出世的刀片电池,有很多优势,除了更换刀片电池后,比亚迪新能源的汽车电池组的平均成本将下降 30%,让外界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安全性。
刀片电池刚上市时,主打的就是安全性。当时的针刺实验,给业界带来了不小的刺激和震撼。
“自燃王”一说,并没有什么象样的数据支撑。但是,磷酸铁锂原本就比三元锂电池更加稳定,结构上更加安全,通过了极端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为什么刚刚上路,就爆发出这么多自燃事故?
一个小洞惹的祸?
目前唯一能够获得的官方资料,是比亚迪的召回备案。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备案公告中,比亚迪给出的召回理由是:动力电池包托盘由于制造存在缺陷,托盘透气阀的安装面不平整,存在进水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回路故障,极端情况下会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其中有一点关键信息,“动力电池包托盘安装不平整,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那么,电池包托盘安装得不平整为什么会有进水风险,又为什么会引起是电池热失控呢?
有一个案例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2021 年 10 月,海南的一家比亚迪 4S 店发生了一场奇异的火灾。一辆比亚迪纯电动车由于仪表盘故障,被运到 4S 店维修。一般故障车是由卡车运到 4S 店,然后在卡车上搭上木板卸下,但是,这辆电动车在卸车过程中,底盘,也就是电池部分突然起火。
一般常见的电动车起火事故,主要因撞车导致电池受损。但这辆车在起火前,显然没有来自外力的撞击。
所以消防部门把调查重点放在了电池上。首先,要确定自燃是由电池内部自身故障造成,还是外部作用引起电池起火。其实电动车事故原因认定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刀片电池结构坚固紧密,且存在一定电量,在拆解时会有触电和燃烧爆炸危险。
但是,在这起事故中,由于 4S 迅速将火扑灭,车身其他部分没有烧及,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在检查车身后,电池护板上的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的孔洞,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
这个小洞会不会是被火烧出来的呢?为了排除这个可能,调查人员用喷枪试了试,结果发现,护板防火性能相当不错,喷枪无法烧透。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这个洞是由于行驶过程中爱撞击破损形成的。电池护板,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防火性能,但看来耐磨性能不足。
而海南当地那几天由于下雨导致路面积水,所以电池内部就被雨水浸泡了。而电池包内部,可不只有电池,还有各种用来传统信号的线。卸车时,车辆前倾,雨水也在电池包里向前集中,于是把电池和各种线都泡进了水中,于是发生短路造成电池热失控起火燃烧。
这个事故的调查经过,后来由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公开发表在《消防科学与技术》上。
脆弱的“包装盒”
具体来说,刀片电池结构简单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最底下的护板,主要起保护作用,其用铆钉铆在电池包底部,可应对日常的小剐小蹭,不至于对电池包本体造成冲击,有损伤可单独更换。
•蜂窝结构的电池包托盘,自身吸能和抗冲击性强,不易在磕碰中受损而更换电池。
•密封压板。
•电池芯。
而比亚迪公告中的电池包托盘和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护板,并不是一个部件。
两者对部件问题的描述也不一样。
在事故调查报告中称,“同类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