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速讯丨上门做饭火了:四菜一汤68元,90后排队“上岗”

4
2025-08-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消费降级了,没想到,在“吃”这件事情上,还挺舍得花钱的。
不下厨、不点外卖、不吃预制菜,他们开始请人上门做饭了。
最近,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上门做饭”的自荐帖,供应最多的是北京、上海、深圳,也覆盖成都、重庆、长沙、合肥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顾客可以自主点菜或从私厨提供的菜谱里挑选,食材可自备或代买,收费按菜品数量计,市场价约在4道菜66元-88元、6道菜88元-128元、10道菜128-300元不等。
乍一看,这门生意似乎有点眼熟。没错,在2014年的O2O创业潮里,上门做饭可是明星创业项目,多个私厨上门类APP都曾获资本加持。只不过,在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和外卖平台的崛起下,逐渐退出了互联网的舞台。
现在,外卖吃腻了的年轻人,又要重新拥抱“上门做饭”了?
的确,这几年,上门做饭的供需市场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需求端,是没时间、没精力、没技能,却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新鲜、健康、特色的餐饮需求的年轻人;供应端,是灵活就业、努力搞钱的90后斜杠青年、兼职小能手。
也正是这样的供需双方,让“上门做饭”这门并不新鲜的生意,多了几分网红的气质,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但要说它能火多久、赚多少钱、是否可持续,从业者们都还没找到答案。
这届年轻人抛弃外卖,请人上门做饭
合肥的Yoke,是误打误撞入行的。
她的两个弟弟是当地一家饭店的厨师,前段时间,饭店因为疫情加装修歇业,两人只好在家待业。有一天闲聊时,家人提起,现在上门做饭很火,他们也可以接单试试。
Yoke在小红书上给他们发帖做宣传,没想到,当天就有人打来电话预约,还是个家庭聚会的大单子。
但好巧不巧,就在要上门的前一天,弟弟接到饭店重新开业的通知,必须赶回去上班。面对第一个来预约的客户,Yoke不好意思放鸽子,加上自己本身厨艺也深得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决定鼓起勇气自己上。
第一次上门做饭,她带上一个小伙伴当助手,一口气给客户做了毛豆烧鸡、红烧肥肠、爆炒鱿鱼、莴笋烧肉、青椒炒肉丝、皮蛋豆腐等13道菜,收费300元。
对方对她的厨艺很是认可,前两天,又预约了她来给周末的朋友聚会做饭。
从业不到一个月,Yoke的回头客不止一个。
一位年轻的独居女性,平时工作忙碌没空做饭,只能每天吃外卖,在刷到她的“自荐”帖后,很快联系到她。在吃了一顿她做的减脂餐后,希望她能够每天晚上都上门做饭,但因为距离比较远,她只能偶尔过去。“昨天她还跟我说,实在不行,可不可以隔天去一次。”
在北京、深圳这样快节奏的超一线城市,有类似需求的年轻人更多。
11月初,北京的小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上门做饭”的帖子,不到一个星期,已经有40多人找来咨询和预约,“大部分都是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上班族,工作忙下班晚,到家就想吃口热乎的饭菜,自己没时间也没精力做。”
考虑到距离和时间,她选择了就近的三个客户。
第一单是一个身在南京的女孩远程预约的,请她在家做好饭菜,闪送给在北京的男朋友。第二单是一个三口之家,宝爸宝妈上班忙,又想让孩子吃到健康营养的饭菜。第三单是一位独居男性,希望请她在周末中午做一顿湘菜,改善伙食。
深圳的毛毛,是上门做饭这个新流行起来的行业里,为数不多的资深从业者。
今年年初,她所在的教培公司解散,待业在家期间,喜欢烹饪的她,几乎每天都会学一道新菜品。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分享上门做饭的经历后,她也跃跃欲试。
从今年8月开始到现在,她已经把代厨做成了全职,拥有不少固定的客户。“基本都是一周上门两次或三次的日常需求,大多是工作日的晚餐。”
据她总结,请人上门做饭的人群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自己不会做饭、常年吃外卖的上班族,第二类是会做饭但没有时间精力或者嫌麻烦的年轻人,第三类是要照顾老人孩子忙不过来的宝爸宝妈。
除了这些日常需求外,多人家宴、朋友聚会、公司团建,是上门做饭最常见的场景。
还有的人,是看中了“私厨”做地方菜系的手艺,对食物灌注了某种情感寄托。
“北漂”小青是重庆人,擅长做川菜,来找她上门做饭的顾客,有不少是因为“想念家乡的味道”。
“有一个年轻人说,他的外婆是重庆人,外婆去世后他再也没吃到过正宗的川渝味道,请我去给他做一顿饭试试。还有一位大哥,也是因为很久没回过老家,想念家乡菜。”小青说,对于这种“有故事”的订单,她很难拒绝。
90后兼职当“私厨”,有客源、没钱赚?
说起来,私人代厨,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生意。
2014年O2O创业潮时期,市场上就曾涌现出不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