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次助农产品“翻车”后 爱心帮助的到底是谁?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乡村道路封阻、物流运输困难,导致疫情期间许多地方农产品滞销,电商平台纷纷上线了助农项目。李蓉依最近一个月买了近10单助农商品,她列举着,丑橘,特别酸;芒果,都是青的,放几天又都蔫了;鸡蛋,比正常鸡蛋小一半。
“你日常买的农产品都是筛选过的等级货,筛选率从10%-50%不等。”微博大V水獭otter提到,“而你看到某某地区农民积压xx万斤都是统货。你要是‘助农’,他就会把统货发给你,其中至少一半应该是被扔掉或者罐头厂的。”

所谓统货,是指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按统一价格出售的商品。吕露最近理解了商超货和统货的区别,她在超市买的800g装的荔浦芋头要近20元,在电商平台下单的3斤装荔浦芋头只需15元,但前者表皮干净,几乎无坏损,后者则表皮沾满泥土,里面也有一部分已经烂掉。她意识到,商超售卖的农产品价格较高是因为附加了一部分筛选商品的成本,而以便宜价格购买的商品要在无形中承担一些坏损成本。
与在线下商超、水果店购买水果不同,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助农水果往往是量贩装,价格实惠是用户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助农水果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原因,如果商品价格与线下商超、水果店相差无多、或者更高,则会面临销量受阻的处境。
罗伊告诉字母榜,一般情况下,电商店铺为了控制成本,比较喜欢用电商果,追求的是成交量,也会有店铺会卖高等级的货,但多半是自有果园的卖家。罗伊说,他们家的线上店铺每次发货都会挑好的果卖,因为产量有几万斤,网销出一批后,剩下的仍旧可以走批发价。“但囤货的电商店铺就得将所有货都销售出去。”
3月6日,快手网红辛巴发出一封道歉信,信中表示,本想要为助农事业做些什么,没想到热情和信任被供应商钻了空子,“他们在未告知我们的情况下,私自退款了大量地区的订单,原因是成本太高,地区太远,他们成本太大;对可以发货的地区缺斤少两。”
这源于此前辛巴团队推荐的一款助农水果被用户大量吐槽。“要不是巴哥和猫猫说是助农,我是不会买的。没一个能吃,说是净重9公斤,加箱子10公斤,结果重量不足。”这位粉丝晒出的图显示,芒果是青色的,而商品连箱子称重也不过8.4公斤。
九山之滨透露,用户收到的水果品质不佳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助农产品卖的是落地果,这些果子本来一部分会当作垃圾处理掉,另外一部分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果汁厂,但现在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将这些废品以正常稍低的价格售出,“是如假包换的智商税。”
九山之滨告诉字母榜,这类品质不佳的水果销售单件利润不高,一般只卖十几元,还要覆盖包装、邮费和人力成本。一般都是以量取胜,因为价格便宜中招的人很多,索赔又很麻烦,大部分人中招后也不计较。“如果做得好,一个月可以卖几十万份,即使每份只赚3元,差不多也有百万左右的利润。”
据罗伊介绍,果品分类比较复杂,从大类的角度,最优的是产地鲜果,其次是果商囤冻库的冻库果,再次是次果。而水果代办群里就有电商店铺专门来收次果,用作网销,“一来二去,大家就把这些果称作电商果。”她出示的一张群聊截图显示,一位群友正在群里求购不知火(丑橘)电商货,“市场不要的,青苔,药花,黑屁股,树脂病果。”
对爱心助农平台售卖的水果品相和线下商超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解释是,“超市里水光溜滑的水果,吃起来却不好吃,原来那些水果都打了防腐剂、增鲜剂、甜蜜素,放半个月二十天都不会烂;而我们爱心助农平台的水果,现摘现发,不打防腐,不打催熟,虽然丑了点儿,但营养健康,绝对的原生态。”
爱心助农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流程。“许多老农照片都是职业模特摆拍,他们的照片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中发现。”据九山之滨透露,线上卖水果的一种操作模式是,专卖落地果。派人去垃圾场、河边、果园捡,“基本零成本”,一年只卖3个月,3个月后休息,半年后差评归零,然后继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