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倒逼全球汽车厂商加速发展新能源车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随着全球各国都在实施碳排放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从2030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车,这倒逼汽车制造商加速发展电动汽车以及其他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来自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代表就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开激烈讨论,包括特斯拉、宝马、现代、ABB和英飞凌等在内的厂商都提出对于20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碳中和目标倒逼全球汽车厂商加速发展新能源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全球各国都在实施碳排放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从2030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车,这倒逼汽车制造商加速发展电动汽车以及其他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来自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代表就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开激烈讨论,包括特斯拉、宝马、现代、ABB和英飞凌等在内的厂商都提出对于20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碳中和目标倒逼全球汽车厂商加速发展新能源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现碳中和目标刻不容缓

  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再次刷新纪录,工业和社会各个领域实现碳排放目标已经刻不容缓。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在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中国宣布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的决心和行动,为全球做出了表率作用,也成为全球努力的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完善产品功能和服务,努力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

  截至2020年底,特斯拉宣布其全球范围内超级充电桩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万个,特斯拉的充电网络已经遍布中国,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特斯拉方面称,过去一年,特斯拉在中国300座城市建设开放超过720座超级充电站和720座目的地充电站。目前该公司正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充电桩设施,公司为此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将具有每年生产1万个充电桩的能力。

  机构预计,未来10年,中国充电桩增量将超5000万台,投资空间近万亿,服务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1.3%,充电桩规模增速在2025年前后达到高峰,并随后开启服务费稳定高速增长阶段。

  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发布了符合碳排放目标的电动车发展计划,从而追逐目前的市场领先者特斯拉。宝马就计划在2021年将全电动汽车的销量增加一倍,达到10万辆。宝马上周发布的2020年销售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售出了19.3万辆全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宝马还在论坛上表示,计划到2030年,每辆汽车的碳排放量相较于2019年至少降低三分之一。宝马集团董事长Oliver Zipse表示:“由于电动车数量激增,生产电池将产生巨大能耗,未来十年里,供应链环节每辆车的碳排放足迹将会增长40%,宝马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协作,来扭转这一趋势。”

  目前宝马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签署了电池供应协议,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将仅使用可再生能源。这项承诺意味着到2030年,可减少1000万吨的碳排放。在充电方面,宝马称将为中国的新能源车主提供27万根充电桩。

  包括宝马、戴姆勒和大众汽车在内的三大德国汽车巨头已经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做出努力。最新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三家公司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翻了三倍,合计达到近60万辆,超过它们共同的竞争对手特斯拉50万辆左右的销量。

  燃料电池和自动驾驶受关注

  除了电动车以外,燃料电池汽车也是论坛关注的焦点。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市场,目标到2035年制造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

  现代集团在论坛上表示,预计到2030年,现代集团将出售约5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及70万个燃料电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现代集团上周五还宣布,将在中国广州建立首家韩国以外的氢燃料电池工厂,分析师估计该计划将耗资约10亿美元。现代集团的这一氢燃料电池工厂项目将于今年2月动工,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该工厂最初计划年产6500个燃料电池系统设施,将用于其Nexo电动SUV车型等。

  韩国汽车技术研究所执行顾问Lee Hang koo表示:“中国在氢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将韩国制造的氢能汽车出口到中国需要很高的关税,成本太昂贵了。”

  来自ABB和英飞凌等汽车行业供应商也分享了如何通过技术打造电动车生态系统以及对自动驾驶发展的前景预判。ABB中国董事长顾纯元表示,交通领域要实现碳中和,不仅仅是汽车本身,也涉及到汽车的制造和发电端,应进一步倡导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汽车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表示,2020年半导体市场全球规模达到了43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其中汽车半导体的增长超过了行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约7%左右。

  英飞凌预计,到2030年,全球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会达到250万辆左右,这将推动包括摄像头、雷达和传感器融合等零部件的需求激增。

  第一财经记者从汽车供应链方面获悉,全球汽车半导体今年上半年的供应情况仍然紧张,这也导致一些全球汽车制造商关闭组装线,包括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厂商都受到影响

  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高管表示,他们正在调整生产时间表,以确保高利润车辆中使用的芯片供应,一些公司正在考虑从更多供应商处采购芯片,并在未来增加库存水平。

  德国汽车供应商巨头大陆集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硅晶圆供应不足的问题仍在持续,这需要通过整个行业共同努力解决,现在德国董事会每天都在开会寻求应对方案,希望能够使得供应紧张的问题尽快得到缓解。”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世界热资讯!特斯拉认错背后:颠覆、傲慢与补丁

世界热资讯!特斯拉认错背后:颠覆、傲慢与补丁

sansa2025 sansa2025
18
2025-08-04
一向以“颠覆者”形象出现在舆论场的特斯拉,最近似乎成了被颠覆对象。 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召回通知显示,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劣币驱逐良币!国外QLC颗粒高价抢市场,国产TLC颗粒低价求生存

劣币驱逐良币!国外QLC颗粒高价抢市场,国产TLC颗粒低价求生存

sansa2025 sansa2025
16
2025-08-04
好消息,就是SSD的价格整体上还在降。坏消息,就是最近SSD的降价幅度越来越小了,甚至有部分爆款产品开始涨价了。目前来说,国产SSD二线,三线品牌,依旧是大家的首选。甚至十八线的国产杂牌SSD,也拥有大量的购买者。可见,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但比较郁闷的是,采用国外QLC颗粒,也大量出现在国内市场,并且有部分产品,卖得比国产SSD还要贵,销量还很火爆,实在让我不能理解。要知道国产SSD,可全部都是TLC颗粒啊,而不是廉价的QLC颗粒,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p style="te...
北京、天津、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发文加强京津冀新市民金融服务_环球短讯

北京、天津、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发文加强京津冀新市民金融服务_环球短讯

sansa2025 sansa2025
16
2025-08-04
(资料图) 中新网天津4月18日电 (庞喻文)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天津银保监局、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京津冀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监管支持政策、工作保障机制和适用范围,加强信贷管理、...
北京首个区级预付卡管理方案发布,303家企业入驻预付管家平台

北京首个区级预付卡管理方案发布,303家企业入驻预付管家平台

sansa2025 sansa2025
16
2025-08-04
(相关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5月19日,朝阳区发布全市首个区级预付卡管理工作方案,搭建预付式消费资金存管平台。记者从朝阳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目前,朝阳区累计303家企业已入驻预付管家平台。 目前,预付式消费规模日益扩大,为切实保障...
南京有序开展购车和家电消费补贴活动

南京有序开展购车和家电消费补贴活动

sansa2025 sansa2025
16
2025-08-04
(资料图) 为促进大宗商品消费,从6日起,南京有序开展购车和家电消费补贴活动,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汽车或家电,可享受相应额度的消费补贴。其中,市民购买新能源车最高可获得每辆车5000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贴。家电促销员正向消费者介绍一款智能电视。许会...
如何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广州这样做 天天精选

如何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广州这样做 天天精选

sansa2025 sansa2025
13
2025-08-04
为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广州从科研资源大市迈向科技创新强市,6月9日,16届39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金融赋能五大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和形成的股份可奖励给成果转化的贡献者,推动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等一系列创新性政策。 ˂stro...
评论 SAY SOMETHING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