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抗疫”这件事,为什么总出现在意大利?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2月25日,一名中国女子和其男友那不勒斯的火车上遭到一名50岁的那不勒斯男子攻击,原因是这名男子认为中国女子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携带者,于是准备通过谩骂侮辱、动手推搡的方式,试图让这名女子离开,女子不得不从包里掏出胡椒喷雾进行自卫。
当然这些过激行为的发生也是情有可原的。出于人类对未知本能的恐惧,疫情期间特殊的舆论环境、生活状态的确容易造成人们神经的过分紧绷。再考虑到个人信息渠道的天然局限性,以及意大利疫情情况的相对严重,误解产生在所难免。

其实在中国人的固有印象里,意大利这个国家是很包容的。就拿世界名菜意大利面来说,今天不少中国人相信意大利面是马可波罗来华,品尝了中国美食后,返回老家进行的二次创业——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相比起其他傻大个式的白人,意大利老铁们太有大智慧了。
2017年10月21日欧联杯比赛拉齐奥作客尼斯为了回应2016年尼斯恐怖袭击案导致86人遇难的事件,极端球迷组织不可教化派(Irriducibili )穿上了印有“fxxk ISIS”的黑色T恤,他们声称“没有暴力,没有种族歧视,没有冲突”,但他们中不少人却行起了纳粹礼;
2019年7月16日,都灵警方突击调查了一处尤文图斯极端球迷组织“Drughi”,这个球迷组织聚集地发现携有新法西斯主义的旗帜,大量武器步枪、手枪、穿甲弹,甚至包括卡塔尔军方使用的地对空导弹,而被捕人员中有一名法比奥-德尔-贝尔吉奥洛的50岁男子,他曾是2001年参议院候选人之一。
“歧视不同肤色的外来人种”就更常见了,“巴神”巴洛特利长久以来就深受其害,那些至今国籍仍然是非洲国家的非洲球员像库利巴利、凯西更是无一例外都“屡屡受伤”。据说哪怕是在野球场有非洲移民家庭的孩子在和伙伴们踢球时,队友们会被告知在下一场比赛之前需要把脸涂黑。
更微观地定位到城市之间,意大利首都罗马人觉得除了罗马都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乡佛罗伦萨觉得自己才是正统;伦巴第大区的米兰则巴不得自己成为“独立王国”;“翡冷翠”那不勒斯人在看球的时候又一个个高喊着马拉多纳,瞬间的狂热似乎要把那不勒斯变成“阿根廷分部”……
甚至有时候意大利各区之间的人,只要是“非我族人必然要喷”。有意大利的学者直接把这种行为称为“维罗纳主义”。因为维罗纳球迷曾经举起一副写着“不要说我们是种族主义者,我们要恨遍非维罗纳球迷。”也就是他们不只反黑人球迷,只要不是自家人一概滚出去。
或许你会说,地域偏见哪里都会有,意大利有也很正常。但“偏见”到引起联合国的重视,那就真的不多见了。联合国人权组织就曾经计划派出专员前往意大利,对政府在处理针对难民、非洲人后裔、吉普赛人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暴力现象进行评估,意大利副总理则做出了直接回应:
如果要为意大利根深蒂固的对外偏见,找个最合理的解释,“历史遗留问题”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那个答案。只是与其他文明大国稍显不同的是,意大利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在于“祖上曾经阔过”,而是在于“祖上曾经扩过”——扩张的扩。
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极力扩张、地跨欧亚非三个大陆的同时,也为意大利带来了所有“大帝国”共同的通病,那就是“诸侯争霸”。这个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在凯撒大帝之后,因为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相继闯入由盛转衰,开启了跨度千年的“战国”时代,进而分裂成了一个个体量有限的小国。
这种特殊的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等意大利文明圈的城邦养成了“分头行事”的习惯,也使得意大利人对“集体”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今天这个地方的贵族很有可能明天就成了其他公国的“下人”。这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这里登峰造极。
当然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乱世,这种生存哲学的形成无可厚非。一方面他们希望找到强大的政体“靠山”,一方面却又一脑门抱着“我家当年如何如何”的信仰,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自己的国土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这样的矛盾心理长久的根植在了意大利人心中,而这种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对外表现就非常值得细品了。
尽管有着傲人的罗马帝国史,尽管坐拥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意大利本土并没有像大航海国家那样拥有更多的“殖民地”。这个19世纪60年代才完成近代统一大业的国家,除了曾经夺走过东非红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立特里亚和南索马里,侵占了北非的利比亚和爱琴海罗德诸岛,基本上很少接纳“外来人口”。
简单来说,在那年国际米兰俱乐部的所有权转让给苏宁集团后,国际米兰球迷一度反感情绪高涨,不希望“意大利传统豪门被外国人掌控”,使得苏宁一度在舆论层面相当被动,以至于70多岁的功勋俱乐部主席莫拉蒂老爷子,不得不亲自出面呼吁球迷们应该停止对于中国财团收购球队的质疑,用个人为威望担保“我们是在和一群很严谨的人谈生意,不要低估了他们(苏宁集团)的野心。”
政府层面右翼势力的抬头,也让“反歧视”的大方向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2018年9月通过的一份由内政部长萨尔维尼主导制定的一套《反移民法案》,就包含了一项相当有争议的条款,大意为“如果申请避难者显得‘危险’,(政府)将终止其申请程序”。此举被批“将移民和安全问题混为一谈”。
好在民间力量也在不断修正方向。文章最开头那位备受歧视的华裔足球小子,在事件被报道后得到广泛关注,这位足球小将的主队AC米兰俱乐部邀请他观看球赛并让他在球员更衣室和所有球员见面,还特别制作了一件AC米兰队球衣,为少年加油。
还有那个在意大利街头求拥抱的华人男生。他的街头实验除了在当天得到了数十名来往路人的亲身支持外,也得到了来自政府层面的积极响应。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推特上发起名为#拥抱一个中国人的话题,并将将暴力抗疫行为形容为“心理恐怖主义”。
而意大利人也确实来到了不得不“改”的路口。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这种“散装”拿到破绽百出的概率远远大于百花齐放,比如在意大利北部中央强制封锁的地区时,有不少意大利人聚集在广场街头呼吁“不戴口罩要自由”。
当然,没有人确定这种来自政府层面的响应,是当地政府的主观态度,还是政客的个人行为,抑或是在“政治正确”的大趋势下迎合民意的“秀”——毕竟在跨度千年前养成的传统文化面前,向前迈一步有多艰难,同为文明古国的我们再了解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