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大败局”陷阱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这是讲述“用户体验”经济的《感性商业》一书,对于摩托罗拉鼎盛时期的描绘。在本世纪初,这家电子产品领域当之无愧的世界级企业,一度被来自国内的工程师们誉为“外企中的国企”——尽管彼时资本市场里湮灭的优秀企业已经车载斗量,但人们还是热衷于相信有关这家公司基业长青的种种可能。
即使是在这一手机领域的传奇企业猝然垮塌的那一刻,履历表上,关于他们过往所缔造的种种历史依然熠熠生辉。作为美国股市长期以来的“排头兵”,他们的最高市值接近千亿美金,年营收额超过400亿美金,全盛时期占据了中国超过80%的手机市场。

出于对技术的狂热崇拜和高瞻远瞩的思考,他们甚至一度动用了数百亿美金级的投资发射了数十颗卫星,并借此建立了覆盖全球通信的铱星通信系统——这个故事几乎让埃隆·马斯克身上的神话色彩都变得黯淡无光。
但它最终还是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时至今日,这间曾被无数技术人员视为“精神家园”的企业早已分崩离析,它在人世间留下最后的惊鸿一瞥,也不过是英国学者罗伯特·科尔维尔的那句颇带“马后炮”色彩的墓志铭:
这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专家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经历了数年苦心孤诣的科学调研后,终于相信他们找到了通向基业长青的道路,这些总结于18家平均年龄高达92岁企业的“经营秘籍”,被写入了他们1994年公开出版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以期能为所有的商业人士提供一种“一劳永逸”解决存亡焦虑的办法。
这一恐惧在3M公司的案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家2018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第86位的商业巨擘,正如它的名字(Minnesota Mining andManufacturing Company)一样,最初只是由五个年轻人在明尼苏达州创办的一家采矿公司,像其他所有的采矿公司一样,这一企业最初的业务只是经营矿砂,不久之后,他们发现另一行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即转行做了砂纸,并大获成功。
在那之后,3M的“离经叛道”随之一发不可收拾,从开始的砂纸砂布,到世界上第一块交通反光标识,再到第一盘录音磁带,甚至于透明胶带、便利贴、美国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脚下的合成橡胶鞋底,也全部成为了3M的庞大的业务线之一。
数据告诉我们,今天,全球有超过50%的人每天直接或是间接的接触着3M公司的产品,从基业长青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正面案例。然而另一种角度来看,现今如日中天的3M,和当初那家专注于采矿事业的公司之间留存的关联,恐怕十分耐人寻味。
而在那之外,无论是安德鲁·克莱曼的《大失败》,还是尹敬勳的《28个顶尖企业的失败》,源自商业写作中的这场突然的“败者审视”浪潮,本意都在于通过研究反面案例来探索经济数字背后的规律,却在层层的传递之后,成为了一场爆发于商业领域的“成王败寇”论调。
早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创建的电话电报公司,就曾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选择通过各种手段将录音机、电视机和传真机引进的时间大幅推迟,另一边,爱迪生的律师也在想方设法的阻止电影产业的兴起。
无论是2014年的移动支付,还是2015年的互联网+,亦或是2016年的 VR、2017年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资本的助推之下,众多互联网企业,通过“借鉴”和“抄袭”,将处在风口下的新业态借助于粗糙的低水平加工后,再快速地横向复制。
当腾讯苦心经营的小程序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墙外的人想进来,墙内的人想出去”的围城式结局,当PC时代高呼“淘宝不会停下来等你”的阿里ALL IN技术,当向来以低调示人的美团振臂高呼:“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的时候,偌大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还在晃晃悠悠记录美好生活的,只剩下张一鸣和他的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