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咖啡来了!价格便宜口感获赞,无人经济的风口真的到了?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氦豚科技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由毕业于复旦、中科大、同济、中科院、欧美高校的30余名博士、硕士组成,多数骨干曾任职于华为、微软、三一重工等企业,部分人员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咖啡亭、机器人甜品店、服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的研发人员。企业花了2年时间研发这台机器,于2019年将产品推向市场。
其中,现磨咖啡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每天花30元左右喝一杯现磨咖啡,依然价格不菲。现在,这台机器人制作的与品牌咖啡同品质的现磨咖啡,售价为美式咖啡9.9元、拿铁咖啡13.9元,对消费者有吸引力。

不过,也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上海咖啡店的租金成本十分高,加上水电成本、人工成本,一年下来投入不菲。而只需一次性投入的机器人咖啡亭,可24小时营业,每天仅一人花1小时进行维护和补货即可,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成本优势。
原来,运维人员当天8点以后才去写字楼补料,此时正是白领们进进出出的高峰。人们路过大堂本想顺手买一杯咖啡,却发现机器正被人围起来进行作业,以为发生了故障。夫妻俩建议,运维人员每天务必要在8点前到达写字楼完成工作。
张炜说,他们为出浆系统颇费了一番脑筋。全世界几乎都没有独立的自动出浆机器。因为市场需求很少,企业研发动力不足。机器出浆,不仅要求浆液顺畅流出,方向还得对准、量也要标准,误差必须控制在正负0.5克之内。加上每次还得自动清洗机器管道,保证下一次换浆液时管道是干净的,食品是安全的,团队只能进行自主研发。
“整个机器人咖啡亭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拥有40多项专利,有些是国际专利。”张炜说,如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专利相关的秘密传感器。每一个子系统背后,都有一套复杂的智能算法。
监管部门要求,液态奶必须始终保持4℃—6℃,这对运转中的机器零件提出了挑战。液态奶与空气的接触面也要符合一定标准。听取专家意见后,企业针对性研发了机器中液态奶的抑菌技术和一些专利技术。而微生物需要通过培养液进行验证,周期比较长,仅液态奶一项,从提出问题到最后达标,双方就耗费了很长时间。
还比如,机器提供冰饮。制作加热的东西时,细菌不容易存活,但是冰冷的环境会让细菌进一步繁殖。如何保证冰饮在机器自动运转中的食品安全,也颇费了一番精力。最终,经过磨合与研发,这个机器人咖啡亭通过的食品安全等级,已经超过了有人咖啡店。
其实,上海针对自动贩卖机出台过地方标准,但这个机器人咖啡亭比自动贩卖机复杂得多,最后形成了一系列新标准。比如第一个用于现制现售机器的液态奶标准,第一个可周级别维护的浆液标准,第一个机器全自动杀菌消毒的冰块冰饮标准等。
早在2017年,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就让传统零售商感受到危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纷纷涌入,一度让无人经济成为众星拱月的风口。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138家无人零售企业,其中57家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超48亿元。
机器人炒菜,同样如此。简单的沙拉、牛排或许可以,但中国美食博大精深,机器的精准配比尚做不到满足各种复杂口味。对消费者而言,糖醋里脊、宫保鸡丁等,“无人”和“有人”区别不大,而美食还附加了热气腾腾的社交功能,那消费者又何必非要选择冰冷的机器呢?
不过,对于“无人车”而言,可能更大的难点确实是技术。疫情期间,无人车只是小场景应用。比如在隔离区的一条走廊里,无人小车自动行驶,自动停靠在房间门口,呼唤里面的人取货。其实这种固定路线的无人小车,多年前在一些现代化工厂、物流仓储中已广泛应用,此次属于适应特殊环境的“升级”运用。
同济大学教授、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潘海啸认为,特定环境下的无人驾驶已经可以得到应用。比如特殊工程车辆,在危险环境中可采用无人驾驶。港口码头,可采用无人驾驶运货,这方面上海洋山港已有尝试,但还未普及。
比如,长途卡车司机,这个工种又枯燥又费时又累人,欧美的卡车司机为此经常集体罢工,给钱也不愿意干。企业物流成本高企,长期矛盾突出。近年来,由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联合编写了一份报告,呼吁长途运输向无人驾驶卡车转型。
模式是这样:几大高速公路,专门划出一条车道,供无人驾驶卡车通行。如此一来,几乎没有路障难题,以目前的技术就能保证安全。而高速公路的两端,则设置转运中心,卡车下了高速后,再由司机进行短距离的复杂道路配送。
工业革命早期,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冲击了原本的手工劳动人口,但接着,因为操作机器的需要,诞生了产业工人这样的新群体。根据研究,工业革命时期的岗位置换率达到70%以上。即,有70%以上的手工劳动人口,转为产业工人。
进一步说,技术的发展,正是为了把人从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原本一个人工作6小时的产出,现在借助智能机器只需要3小时就能完成。劳动时间少了,未来人类的闲暇时间就会增加,福利增加,本就是一件好事。而那些增加的闲暇时间,也会产生新的需求,比如美容、健身、旅游、社交、文化等,这些需求量会大大超出工业社会时期,而相关行业又能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原本的简单劳动力,可以变为受过教育培训的高等劳动力,这种质量型的人口红利,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与其担忧简单劳动岗位的丧失,不如主动适应转型,上海可以在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上,更加主动和有所作为。
对上海来说,5年前,很多人担忧这座城市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跟不上步伐,“但如今,我越来越感到,上海和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更多综合的优势。”陈宪分析,上海具有7大优势。区位优势,一面毗邻江海,一面又是扇面腹地地形,可以很好地对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经济优势、金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此次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城市治理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计划在上海设立研发基地,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因素之一。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文娱总部、游戏总部、金融总部也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