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6
2025-08-14
过去一两年,“殚精竭虑跟社区卖菜大妈抢生意”,是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批评。
不过,在硅谷,“俗不可耐”的中国互联网买菜模式,却大受追捧。
【在美国,抢菜要靠中国人】
2018年,美国生鲜电商Weee!的创始人刘民还只是个创业小老板,员工不过百人。
一天,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竟然主动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没想到,生于中国台湾台北的美籍企业家大佬也是Weee!的忠实用户。
由三位上海交大校友创立、总部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Weee!,如今已是美国风头最盛的生鲜电商。
今年2月,Weee!完成了4.25亿美元E轮融资,领投方是软银愿景基金,投后估值达到41亿美元。至今,其融资总额超过了8亿美元。
Weee!的崛起,是一个“copy from China”的故事。
2015年,在美华人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在微信群里拼团买生鲜蔬菜。
刘民嗅到了这个商机。主攻华人生鲜团购的Weee!,因此诞生。
这块蓝海,让Weee!的营业额飞速增长。一年后,Weee!达成了每月300万美金的交易额,因此拿到了一笔760万美金的融资。
但“团购群+团长”的模式,有一个问题:管理半径有限,业务长不大。
两年后,Weee!就开始了原地踏步。
三个月之后,刘民一笔融资也没拿到,还因为忧思过度神情恍惚,在一个便利店的楼梯上,摔成了骨折。
卧床休息一个月,刘民开始在床上复盘商业模式的不足,终于开窍了:
在Weee!的社交电商模式下,各个团购群的团长是Weee!的社交中心,优点是早期获客快,但用户并不是核心,没有办法用一套打法,寻求用户的最大公约数。
没有普适规律的大网,怎么能网起大鱼呢?
从床上爬起来的刘民,拿出所有积蓄投入新模式的建设——以用户作为社交裂变的节点,准备再拼一把。
2018年,拼多多已经控制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亲朋好友。同一时间,Weee!的运营团队在美国创立了如出一辙的社交模式:先下单,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再由朋友砍单。
这之后,几乎所有的美国湾区华人都从曾经的拼团群,改成砍价群。
这帮助Weee!步入了正轨,刘民成了陈士骏的座上客,也收获了软银的投资。
【中国互联网,门徒遍天下】
Weee!在美国的中国式成功不是个案。
在美国,互联网服务业的创业,有着中国基因、“copy from China”的项目已经成为风向标。
在Weee!之前,有很多互联网服务业公司尝试将在中国验证有效的模式输出海外。
比如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DoorDash,就一度被称为“美版美团”。
2013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间宿舍里,徐迅创立了一家外卖网站,这便是DoorDash的雏形。
但DoorDash正式成立后,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彼时的美国外卖行业,有占市场份额7成左右的“外卖鼻祖”Grubhub,还有依附大公司的Uber Eats。
因此DoorDash只能将郊区和低线城市作为战略重点,避开大企业的主力战场。
然而,据Edison Trends报告,郊区和低线城市的本地外卖物流增速,高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一线大都市区的增速。由此,DoorDash迎来飞速发展。
这与美团“农村包围城市”的起家之路,几乎完全一致。
DoorDash的配送机制和早期的美团、饿了么类似,因此至今仍被看作是“中国模式”输出海外的案例之一。
效法“中国模式”的服务业互联网公司当然不只是Weee!和DoorDash两家。
比如张晟创立的跨境电商Wish,虽比拼多多还要早几年,却一直有着“美版拼多多”之称。
Wish的成立和拼多多一样,都或多或少从淘宝上汲取了部分经验,利用中国的资源和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张晟曾经介绍,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很清楚淘宝上有800多万中国卖家,但开启外销的却不到1%。在美国,仅沃尔玛一家线下店就有18万种商品,但相对于淘宝上800多万的商家,却是相形见绌。
Wish虽然是美国企业,卖家90%却来自于中国,其中10美元以下产品订单占比很高。依靠来自中国的低价小商品,仅仅用了六个月,Wish就实现了“全球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