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后如何补救方法

戒不掉的碳水,铁打的生意

戒不掉的碳水,铁打的生意

sansa2025 sansa2025
21
2025-08-15
     (资料图)   我想,没有任何人能够否定碳水在中国的重要性。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央视曾经就收视高点做过数据分析。总导演陈晓卿发现,“主食及碳水化合物”超过了“油脂类食物及肉类”,成为收视率第一的美食。   1986年,《经济学人》提出“the big mac index”(巨无霸指数)——如果将巨无霸汉堡的当地价格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各个国家的购买力水平差异,并由此推断国家间的汇率是否真实。   2017年,这种用上中下三层面包夹住七种食材的高碳水食物,在全球的销量达13 亿个,换算下来,平均每秒就有41个巨无霸汉堡在麦当劳售出。三十年以来,巨无霸指数被众多经济学家讨论,既得益于麦当劳的国际化,也印证了碳水的硬通货地位。   人们为什么爱碳水?因为它总能以主食、小吃、下饭菜的各种形式,征服最大多数的人群,也成就了最能赚钱的大生意。   生意做遍,不如卖面   11月13日,河南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来到了IPO的大门。   招股书显示,这次撑起一家IPO企业的食品,不算什么新鲜事物,只是朴素的挂面和面粉。2021年,向市场推出近400款挂面的想念食品,挂面销量达27.37万吨,挂面、面粉的收入为18.79亿元,占总营收超八成。   而在挂面撑起IPO之前,碳水生意的赛道上,就掀起了一阵“粉面投资热”。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速食面、实体面馆等粉面品牌的投融资事件超过25起,比其他中式快餐投融资事件总和的两倍还要多。   也是在2021年,“红杉中国10亿元估值投资马记永牛肉面”的故事传遍创投圈。据传,红杉的投资人郭振炜曾拎着一瓶酒,敲开马记永创始人洪磊的家门。关于投资马记永的谈判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人去路边摊吃完早餐后,郭振炜才如愿带回洪磊签名的意向书。   “打工十年一场空,卖面一年成富翁。”这成为许多创始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有钱的投资人低头上门,拿钱的一方却有恃无恐。   粉面赛道为什么如此火热?没办法,中国人对于碳水的嗜好,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爱馒头,粉面则有走南闯北的劲头。面条、米粉、水饺,这些人们从小吃到大的食物,不需要心智上的教育,还具有消费频次高的优势。   另一方面,粉面生意的崛起,与其从社区街口走进购物中心,从夫妻老婆店变成品牌连锁店的模式强关联。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3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数量达4800家,存量面积从2009年的0.4亿平方米增加至4.4亿平方米。   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的购物中心,在流量上聚集了大量用户,同时扮演“大管家”的角色,帮助商家解决选址、招商、运营管理的琐碎事——这一切都将加速新品牌的冷启动和大规模复制。如果你做到头部,反过来为购物中心引流,还能谈下一笔理想的租金。   更何况,在购物中心做粉面还有连海底捞都羡慕不来的翻台率。粉面连锁店的餐食种类少、出餐速度快、服务自助化程度高,从各个流程省出的时间,意味着更多重复使用的餐桌,和更高的收益率。2015年,当开业几天的遇见小面做出33.8次翻台时,创始人宋奇野心勃勃地宣言:“要让小面像麦当劳一样开遍广州”。   说到这里,粉面走红创投圈的逻辑链条打通了,碳水基因+购物中心+翻台率,无不意味着创造规模的能力。创造规模就能引来资本,好不好吃仅在其次。   一样的面,“做”法各异   清朝嘉庆年的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也就是兰州拉面创始人肯定想不到,在2022年的中国,最火的3家兰州牛肉面品牌,没有一家在兰州诞生。   现实是,东方宫、陈记、思泊湖等老牌兰州牛肉面少有声量,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这3家从上海起家的兰州牛肉面,却拿到上亿融资,开出了数百家门店。   虽然它们都是面,但也分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的生意路子。   ·起家:上一线城市,进核心商圈   就像对创投圈来说,面条好不好吃没那么重要,能否起规模是投资的关键;对上海的消费者而言,马记永们是不是兰州本土的牛肉面也不重要,口味、环境、服务才是关键。   另外一家火热的苏式汤面品牌——松鹤楼,既有260多年“苏帮菜馆”的老招牌,又以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为抓手,走出了高端、舒适的汤面路线。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松鹤楼的56家面馆,均选址在北上广江浙,北京和上海的门店数量为45家。在上海,第一家松鹤楼面馆入驻豫园商圈,在北京,松鹤楼第一家分店则坐落于北京二环的侨福芳草地。   我点开大众点评发现,松鹤楼的招牌红汤面12元一碗,面...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