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一览表

焦点资讯:减持京东一年后,腾讯为何还要减持美团?

焦点资讯:减持京东一年后,腾讯为何还要减持美团?

sansa2025 sansa2025
7
2025-08-11
  腾讯的商业版图再动一块重要拼图。      (相关资料图)   11月16日,腾讯在2022年度第三季度财报中宣布,腾讯将按合资格股东持有每10股股份获发1股美团B类普通股的基准,向股东以实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由本公司持有的约958,121,562股美团B类普通股的特别中期股息。   随后,美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腾讯控股于本公司的持股拟变化,刘炽平已辞任非执行董事,并立即生效。美团和腾讯将维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包括延续现有的战略合作协议。   一年前,腾讯用同样的方式退出京东第一大股东。   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商业巨头,腾讯和腾讯打造的腾讯系,与当下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每天早晨起床,先拿起手机看看微信和朋友圈,然后用完美日记洗漱清理,出门前打开滴滴叫个车,中午饿了打开美团点外卖,下午困了来一杯Tims咖啡醒醒神,晚上可以跟朋友们去和府捞面吃个饭,回家后如有时间还能用Keep运动健身,躺在床上用京东购购物、用贝壳看看房、用B站刷刷剧,最后搂着用宠幸宠物洗香香的毛小孩儿睡觉。   经过多年耕耘,手握流量、资本两张王牌的腾讯已打造出了一个拥有众多国民级消费品牌的商业版图:从客单价仅有20、30元的咖啡、新茶饮,到万亿GMV的上市电商平台;从服务C端市场的生活消费类应用,到辅助B端企业实现数字化的SaaS产品,腾讯在投资领域中的成绩绝对称得上斐然。   但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也无法逃脱这个历史轮回。特别是在反垄断这样的主基调下,巨头们收缩版图已成为必然。   01从京东到美团,同样的手法   与大众熟悉的二级市场抛售方式不一样,腾讯对美团的减持方式更“顾全大局”。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金融人士对《独角兽挖掘机》表示,腾讯减持京东和美团股票的逻辑基本相同。   其一,减持股票并没有采取传统方式,即直接在二级市场售卖变现,这首先就说明腾讯本身经营情况正常,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手段额外补充现金流;   其二,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将持有股票派发给资质合格的股东,这也说明腾讯对美团经营能力的持续看好,拿股票比拿现金“更香”,减持并非源于对被投企业前景的看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腾讯减持京东、美团的底层逻辑,主要在于迎合“反垄断”主基调。对大市场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资本中早期无序扩张阶段即将落幕,未来更多是要站在个体主业角度不断深耕。   过去,腾讯通过“买买买”,其生态之“手”已逐步覆盖到消费零售、智能出行、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其中一方面自然是腾讯基于自身考量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也是不少优质企业在选择投资方时,对腾讯主动“投怀送抱”。   整体上讲,腾讯的投资选择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独角兽挖掘机》综合了几家曾与腾讯进行过投资交流的企业想法,并梳理出相较于其他投资机构,他们对腾讯的优势理解。   腾讯掌握着稳定的流量入口,微信、QQ、新闻、网络文学等免费应用,都是肥沃的流量土壤。腾讯投资很多时候是输出型的,能输出流量、平台、经验帮助被投企业成长。   腾讯多数投资侵略性不强,追求协同而非控制,被投公司具有主动权。与其他一些强势机构“先入股,再增持,再掌控”有着明显的区别。   腾讯咨询是腾讯投后服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是腾讯为被投企业提供的专注于CEO和组织成长的一项增值服务,让很多管理者对科技、生态、协同建立起了更系统性的认知。   纵观腾讯的投资版图,其投资风格也更像是一种圈层式的投资,核心是“社交+内容”,越趋近中心圈层,腾讯的控制力就越强,而在较远的领域,采用少数股权为主的投资方式构建生态,输出基础能力给合作伙伴,进而获得进入新领域的机会。   这些在业务、管理、价值观上的“清流”,让腾讯在投资领域当中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不少企业愿意向腾讯适度放低资本的入场价格。   然而时至今日,站在反垄断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主动、抑或是被动,腾讯也不得不快速做出响应,通过减持来弱化生态的影响力,而最短、最直接的路径便是“卖卖卖”,特别是京东、美团、拼多多这类平台属性极强的企业。   02波澜不惊,市场日渐成熟   站在资本角度而言,传统的抛售操作背后一般存在两类主要因素。   第一类是被动因素导致的减持。   股东减持股票,许多时候是受被动因素影响,也就是本身不想减持的,但由于客观因素又不得不减持。例如为了符合政策环境;再如股东着急用钱,但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只能通过减持股票获取资金。   第二类是主动因素导致的减持。   一是不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股东是最了解自己投资的公司的经营情况的,如果公司发展不好未来有可能出现...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