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快看:反向旅游崛起,小众景点准备好了吗?

快看:反向旅游崛起,小众景点准备好了吗?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随着全国各地气温逐渐转凉,不少人将赏秋出游提上日程。根据途牛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温泉度假以及赏红叶等短途旅行成为更多用户的出游选择。与此同时,小众岛屿、露营营地等出游主题受到了更多年轻用户的喜爱。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在今年国庆期间就有不少年轻人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冷门旅游行程。相较于以知名景区、网红景点为主要目的地的传统旅游,如今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小众景点和非旅游城市作为出游目的地,由此掀起了一阵“反向旅游”的流行,这也给沉寂许久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灵感。   逆流出行成趋势,“宅”式度假更舒适   “国内比较知名的景点基本上都去过一遍了,而且感觉大多数自然风景区,特别是旅游城市的热门打卡地都长得差不多,所以现在更喜欢去一些还不是很有名但是风景也不错的目的地。”95后旅行爱好者宁宁告诉惊蛰研究所,读初中时她就经常在节假日跟随父母出门旅游,如今她更喜欢去发掘一些小众目的地。   “因为最近几年出境游的风险比较大,国内知名景点的人也多,如果万一像三亚、新疆一样去了回不来,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人流量更小的小众景点相对来说会比较安全。”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的国庆7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到4.22亿人次,本地游、周边游成为广大居民出行的首选。在去哪儿平台发布的一组国庆旅游数据中,甘肃临夏、宁夏石嘴山、青海海北、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遂宁等城市的四星、五星酒店,在今年十一期间的预订量同比2021年增长均超过10倍,而所有类似“冷门”旅游城市的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增长超三成。   除了躲避人潮,相对较低的旅行成本也是小众旅游景点走红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华声在线消息,今年国庆期间湖南的株洲、怀化、湘潭、益阳等城市,只需花费300元左右就能住上五星级酒店,而这些城市周边,也有云台山、韶山、黔阳古城等旅游景区供旅客选择。   “小众景点能够吸引年轻人,首先是因为出行方便,不少地方高铁、动车都可以直达;其次消费低,住宿吃饭都很便宜,特别适合没有经济来源大学生和刚刚参加工作、收入有限的年轻人;第三,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并不是要去旅游,而是通过度假来获得放松,所以这些城市的慢节奏生活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惊蛰研究所还发现,一种被称为“酒店民宿式”的旅行方式正在社交媒体日渐受到关注。有网友将其概括为“睡到自然醒,白天不出门,晚上吃宵夜”,而OTA平台的数据也佐证了这种旅行方式在年轻人群中的流行。   携程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国庆首日选择“在家附近的酒店民宿度假”的用户,有近60%为90后和00后,而海景房、温泉房等特色酒店早在中秋期间就被预订一空。用度假取代旅游,正成为年轻人新的旅行方式。   出行趋于理性,小众城市不再冷门   “反向旅游”的兴起虽然与人们出行受限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过去的旅游是看风景,今天的旅游是体验场景。”   1984年国家发布旅游建设方针,拉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序幕。由于当时交通网络还不发达,国民消费力有限,也没有固定的长假。因此,出门旅游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消遣方式。直到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以及2000年出现的“黄金周”,国内旅游业才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面对从未有过的超长假期和外出旅游的新鲜感,大多数人在假期出游时都会选择大城市和知名景区,也由此催生了成团出行的主要旅游方式。不过,随着高铁、高速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建成,以及线上旅游平台的出现,旅游出行的门槛越来越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种简单粗暴的旅游体验,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旅游行业从业者小佳向惊蛰研究所透露,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常常会推出很多价格非常低的旅游产品,“但是单靠游客缴纳的费用,旅行社根本赚不到钱,所以最后旅游团会被带到景区附近的商场去购物,旅行社再从商场那边按人头或者是从营业额里直接拿提成。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也更追求旅游的过程体验,所以更多人开始选择自由行和自驾游。”   小佳的说法也得到了宁宁的认可,宁宁进一步解释道,“现在的交通非常方便,出门看导航,飞机、高铁还有景点门票都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所以已经不需要跟团游。”   她还特别指出,比起老一辈乐于在景点打卡拍照,并且在返程后向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旅游见闻。如今的年轻人更重视旅游体验本身,这也是自由行、自驾游等新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携程集团发布的《国民旅游消费报告》亦显示,与其他群体相比,90后更注重体验感喜欢有趣的事物,他们不止要求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也更注重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小佳还表示,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也为年...
世界球精选!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钢研:自主研发“人造太阳”关键核心部件

世界球精选!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钢研:自主研发“人造太阳”关键核心部件

sansa2025 sansa2025
4
2025-08-14
  去年5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传来捷报: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资料图)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运行条件极其严苛。装置中的偏滤器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口,核聚变反应的产物需要通过偏滤器排出去。偏滤器不断承受最为严酷的高温和粒子流的冲击,瞬态高温比火箭喷射的火焰温度还要高。   “东方超环”的偏滤器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所属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科技)研制。法国超导托卡马克装置(WEST)所采用的偏滤器也由这家企业独家供货,同时该企业还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钨铜偏滤器的关键供应商。   以下是一个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的“逆袭”故事——   钨铜复合,偏滤器最理想的材料   早期核聚变装置主要采用石墨偏滤器,但不能满足高参数运行的要求。“科学家们逐渐把目光投向钨这种最耐高温的金属,并认为钨铜复合组件是核聚变装置偏滤器最理想的选择。”安泰科技研发人员秦思贵说。   作为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钨的熔点是3400多摄氏度,在上亿摄氏度高温之下会熔化甚至挥发。用钨包裹着铜,铜的导热性很强,铜管里再使用冷却水迅速把热量带走。这样,钨铜复合材料就能长时间经受高温等离子体的冲击。   如何实现钨铜复合的无缝衔接是关键的技术难点。当初,面对国外技术壁垒,“东方超环”找到了国内在高温难熔金属领域首屈一指的研发生产机构——中国钢研,并提出了研发钨铜偏滤器的需求。   从2008年开始,中国钢研所属安泰科技开启了钨铜偏滤器的研制之路。   经历多次失败,中间几乎要放弃   说易行难。安泰科技研发人员史英丽告诉记者,从材料研发、复合连接到无损检测,都是从零开始。研发没有说明书和“避坑指南”。项目组只能不断尝试和试验,干起来不分白天黑夜。   史英丽对当时的研发过程记忆深刻: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失败后就分析原因,找问题,攻克一个问题,又衍生出新问题。白天搞研发,晚上头脑风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项目组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没有休息。   “中间几乎觉得要放弃了。”经历五六轮失败后,史英丽心里冒出一个声音:项目是不是进行不下去了?   在最艰难的时刻,公司领导也加入分析讨论,根据研发经验提出各种方法,对项目组进行启发和鼓励:“我们已经实现了突破,只是还有些不稳定因素,能行的。”大家坚持了下来。   最终,项目组充分发挥公司在金属材料和金属扩散连接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产业化优势,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步热等静压扩散焊接”金属复合技术,实现了钨铜复合组件高质量异种材料连接。   “相当于我们用三四年的时间,走完了人家十几二十年的研发路程。”史英丽感叹。研发人员熊宁补充说,项目组不但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前期研发,而且用比国际同行更快的时间实现了高性能核聚变用钨材料和钨铜复合组件的批量生产。   复合零缺陷,百分之百无缝衔接   从材料到组装,前前后后108道工序,项目组研发出的钨铜偏滤器巧妙满足了核聚变装置的苛刻要求。   “我们做到了钨铜复合零缺陷,就是百分之百的无缝衔接。因为材料里面只要有一个缺陷,在核聚变装置如此高温、苛刻的环境下,都会快速导致实验失效。”熊宁说。在研发基础上,中国钢研旗下机构和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从材料制备、复合连接到加工制造、无损检测的完整产业链,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聚变用钨铜偏滤器的批量化生产。   2014年,“东方超环”在全球率先把核聚变装置上的石墨偏滤器更换为钨铜偏滤器。当年,“东方超环”就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经过几年沟通、验证,2018年中国钢研所属安泰科技成功拿到了WEST项目的制造合同,开始向欧洲出口。   20年前,就已盯准这个研发方向   为全球主要核聚变实验装置钨铜偏滤器供货,对于培养了12位院士的中国钢研来说绝不是运气和偶然。   “能在全世界把技术做到领先,需要用敏锐的科技目光看到社会发展需求,提前在战略上有所准备。”中国钢研总经理李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司在20年前就已盯准可控核聚变方向,认为这将是全球能源发展新趋势,中国钢研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融入其中。   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这种定位从原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的前身)1952年成立之时起,就已深深地刻在其基因之中。   李波告诉记者,如今为支撑材料强国建设,中国钢研的自身定位也在拓展和升级:从重视...
令嫒的含义是什么(令嫒)

令嫒的含义是什么(令嫒)

sansa2025 sansa2025
2
2025-08-14
     (资料图片)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令嫒的含义是什么,令嫒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些以“令”字开头的敬辞:敬称他人的父亲 —— 令尊;敬称他人的母亲 —— 令堂、令慈;敬称他人的儿子 —— 令郎、令子、令嗣(亦作“令似”);敬称他人的女儿 —— 令爱(亦作“令嫒”);敬称他人的妻室 —— 令阃(kǔn)、令妻、令正(亦作“令政”。   2、旧时专用于尊称对方的嫡妻);敬称他人的女婿 —— 令婿 令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
每日消息!遥感技术描绘全球首幅浮油分布图

每日消息!遥感技术描绘全球首幅浮油分布图

sansa2025 sansa2025
4
2025-08-14
  该研究首次勾勒出一幅全球海洋浮油图。团队研究发现,人类活动是全球海面浮油的最主要来源,人为来源的浮油占全球浮油总面积约94%。同时,近海浮油污染更加严重,50%的浮油集中于距岸38千米海域内。在航运繁忙的海域,研究还首次观测到21条与航线高度吻合的高密度浮油污染带。   海洋浮油,如同散布在洋面上的一块块“牛皮癣”,让一片“深蓝”变得浑浊不堪。它们来自何处,又在哪里形成“重灾区”?   ...
重点聚焦!蓝洁瑛事件照片(蓝洁瑛事件)

重点聚焦!蓝洁瑛事件照片(蓝洁瑛事件)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蓝洁瑛事件照片,蓝洁瑛事件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事件来龙去脉到1984年尾tvb让蓝洁瑛改签5年合约,但是蓝洁瑛觉得太长,一轮扭计之后签了2年,之前因不肯剪发拍《大香港》,被tvb雪藏了一段时间,即是1984年尾到1986年的上半年。   2、解冻后拍的第一部剧《六指琴魔》,反应欠佳,受捧程度已大不如前,连带赵敏的角色也失去。   ...
比公交车还贵的共享单车 这种定价是否合理?

比公交车还贵的共享单车 这种定价是否合理?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共享单车价格比公交车甚至打车还贵”曾引发广泛讨论,如今,又有一家共享单车平台宣布涨价。   8月5日晚间,美团单车宣布,由于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2022年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将进行如下调整:7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90元。据悉,这三档骑行卡目前价格分别为10元、25元、60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单车并不是这两年来首个宣布涨价的共享单车平台,早在去年3月,哈啰单车就因为在上海率先涨价被多方讨论,而这一年以来,也有不少用户反映共享单车优惠越来越少,骑行价格一直在攀升。   记者发现,经历共享单车“彩虹大战”如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之后,共享单车的价格一直在上涨。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随着后续其他车型的推出,共享单车的价格调整为1元/小时,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3.5-4元已成普遍现象。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通过微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网约车、共享充电宝涨价逻辑类似,任何一个行业经过了教育用户阶段后都会迎来一个理性的阶段,这样这个商业轨道才能盈利,任何一个新经济模式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涨价也是一个合理手段。   除了行业竞争层面之外,共享单车涨价一定程度也来自于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自行车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等困难。而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制造企业向下游传导。   告别烧钱阶段   共享单车涨价成普遍动作?   虽然涨价幅度较大,但是也可以看到,美团单车的骑行卡价格依然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记者调查市面上主要共享单车平台骑行卡收费标准发现,青桔单车骑行卡7天、30天、90天无折扣价分别为10元、25元、75元,哈啰单车同档骑行卡无折扣价则分别为15元、35元、90元。   而对于本次涨价原因,美团单车在涨价公告中提到为“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而此前哈啰单车的涨价原因则为“运维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增长”。这也就意味着,经过早期的烧钱抢市场阶段后,共享单车如今进入理性竞争阶段,而随着上游成本和运维成本的提高,涨价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对此丁道师表示,目前的共享单车收费消费者感知是偏贵,其实是从整个行业来说是相对合理的状态,因为一开始疯狂竞争的时候太便宜了,基本上是烧钱补贴来赢得用户认可,现在涨价是因为平台只有赚了钱,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新的车辆、更合规化的运营。   在他看来,这种涨价一定程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假如说平台一直是亏损的,那么作为消费者使用这种车辆也会不放心,你会担心哪一天如果倒闭了,那他的服务暂停了,我的钱还没有拿出来怎么办?健康的收费标准和盈利模式才是共享单车企业长期存在的基础。”丁道师表示。   实际上,随着教育用户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共享系品牌”涨价早已成为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大部分充电宝最初收费标准是1元1小时,后来一路涨价至4元1小时。另外,共享充电宝的24小时封顶价也从早先的20元上涨到了40元,一度被网友吐槽为“割韭菜”。   从共享单车的涨价史来看,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如今,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的市场均价为30分钟内起步价1.5元,后续平均1元/10分钟。今年,许多平台都调整了价格,提高至30分钟1.5元、2元不等。   共享单车业务长期亏损   涨价是唯一止损途径?   实际上,共享单车平台的涨价除了行业发展阶段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亏损。这两年来,共享单车市场的格局基本稳定,形成哈啰出行、滴滴青桔、美团单车“三足鼎立”的模式,虽然巨头加持,格局稳定,共享单车业务却难以独当一面,依然是三家公司的主要亏损来源之一。   哈啰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哈啰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年亏损金额超过20亿元。而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滴滴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巨额且长期的亏损,也让巨头对于共享单车这个超级流量入口的盈利模式探索显得更加的急切...
观天下!澳亚集团二次冲击IPO,或难独善其身?

观天下!澳亚集团二次冲击IPO,或难独善其身?

sansa2025 sansa2025
4
2025-08-14
  日前,澳亚集团再度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众所周知,我国奶源争夺战已经步入了后期,在饮奶安全、控制成本、话语权争夺以及战略布局等多重需求下,上游牧场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在此背景下,一个标榜国内十大牧场运营商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独立奶牛牧场运营商要上市,自然会引发追捧。   ...
世界微头条丨小鹏飞行汽车,怎么成了“缝合怪”

世界微头条丨小鹏飞行汽车,怎么成了“缝合怪”

sansa2025 sansa2025
4
2025-08-14
  被群嘲的飞行汽车   都说让一群人一起笑很难,但是小鹏做到了。看到小鹏最新发布的飞行汽车 X3,我和朋友很不厚道地一起笑起来。      【资料图】   我去翻看了网上的评论,果然大家的嘲点很一致。   小鹏汇天官方,赞5820   四个巨型螺旋桨,“叼着”形似小鹏 G3 ,垂直缓慢起飞后,悬停在空中,实现回转,还能够上升到 10 米的高度,然后垂直降落。   随着车身摇摇晃晃地降落,仿佛火箭升空一样的倒计时,和车轮成功着地后工程师们激动地鼓掌。   这庄严的情绪和视频下面的评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这是最新款的飞行汽车?看起来不过是普通汽车上绑了四个巨型螺旋桨?”   “好象一台巨型的大疆无人机。”   “缝合怪。”   这是小鹏旗下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在“1024 科技日”发布的第 6 代飞行汽车,小鹏 X3。小鹏汇天表示,这是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计划在 2024 年实现量产,并且将价格控制在 100 万以内。   会上发布的首飞视频中称,X3 试验车的重量为 1936 kg,接近 2 吨,可载两人。   和之前曾亮相过的 X2 相比,X3 不太像一架飞行器/直升飞机,而是非常坚决地保持了汽车的外观,要让它本质上还是一辆可以长期行驶的汽车,并且以汽车的形态稳定起飞和着陆。   官方也在评论区回应这一产品的定位,“90% 的时间在陆地上跑,10% 的时间在天上飞”。   何小鹏介绍了这一版 X3 的迭代理念,比如最终选择了分布式多旋翼构型,也就是在车顶上方安装四个旋翼,而非车门上增加飞行翼,主要是考虑离地面大约 1 米的距离,在恶劣大风天气,存在飞行汽车姿态倾斜,降落时飞行翼触地的隐患。   不过,90% 时间在地上跑的定位,也有代价。目前版本的 X3 比上一代重了一倍多。这当然会影响飞行里程。同样在地上跑,X3 也比 G3 更费油,G3 车身重量 1630kg — 1680kg,比 X3 轻得多。   同时,小鹏汇天开发了一套可同时满足陆行和飞行需求的驾驶操控系统,也就是让系统在飞行状态下,依然能够复刻地面的驾驶习惯,通过方向盘与右侧档杆的配合,实现飞行汽车在空中的前进、后退、转弯,以及上升、悬停、下降等操作。   一般而言,因为要飞起来,设计者会对飞行汽车的结构、材料进行优化。目前,小鹏这方面优化没有详细信息可以参考。让网友难以接受的是,仅从外形上看,小鹏飞行汽车这一版本的渐进式创新设计,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资本宠儿   无论是从融资还是产品研发角度来看,小鹏汇天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2020 年 9 月,何小鹏收购了赵德力于 2013 年创办的汇天科技,成立小鹏汇天。   去年 10 月,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 5 亿美元 A 轮融资,投前估值超 10 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此轮融资由 IDG 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 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这是一个已经吹了近十年的风口。关于飞行汽车的市场规模,罗兰贝格曾在 2018 年给出了一个数字,到 2050 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 10 万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更为乐观,预测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将在 2030 年达到 30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 2040 年增长到 1.5 万亿美元。   以最被看好的空中出租车为例,2017 年迪拜交通局宣布,迪拜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运营的城市。美国智库 Frost&Sullivan也表示,迪拜是较为适合飞行出租车运行的城市,预计飞行出租车将于 2022 年在迪拜开始运营。   不过,这些预测都是几年的事了,飞机汽车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机构的预测,直至目前还没有成功的量产产品。困住汽车上天的因素,除了项目需要的巨额资金,主要是公共安全和电池功率密度。   在全球产业链共同努力了几十年后,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现在也只能保证电动车上路,但上天的要求明显远远高于上路。   最近飞行汽车风口上,也不全是好消息。就在上个月,总部位于硅谷的飞行汽车公司 Kitty Hawk 据称即将关停。这个公司创始人是谷歌无人驾驶之父及 Google X 的缔造者塞巴斯蒂安·特龙,Kitty Hawk虽然十几年中推出了几代产品,但一直未能量产,而且测试中曾多次发生坠毁事件。   实际上,安全性一直是飞行汽车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飞行汽车有多条技术路线,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构型等。关于量产版 X3 的...
天天快报!钛媒体科股早知道:SEMI三季度全球半导体硅晶圆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高利用率+高毛利,中药配方颗粒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天天快报!钛媒体科股早知道:SEMI三季度全球半导体硅晶圆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高利用率+高毛利,中药配方颗粒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必读要闻一:扛起新一轮信创大旗 金融信创建设开始提速   信创产业是数字经济、信息安全发展的基础,而金融行业是信创建设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从我国信创行业发展节奏来看,以金融为代表的关键行业信创也相继于2020-2021年开始提速。经过前期试点后,目前金融信创正跨入全面推广阶段,以金融信创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正式扛起新一轮信创大旗。   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和《金融科技发展指标》,规划指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根据亿欧智库发布报告,金融行业与党政行业为信创行业渗透率第一梯队,作为八大重点行业之一,金融行业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事关国计民生,是信创建设最为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   ...
在中国VC圈火起来的Web3到底是什么? 解析Web3

在中国VC圈火起来的Web3到底是什么? 解析Web3

sansa2025 sansa2025
6
2025-08-14
     2022年,Web3在中国VC圈火起来了!   除了全球大量相关Web3融资消息的涌入,还有传闻称国内不少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大牛、工程师接连出走,投身Web3创业,吸引了一波眼球。   据圈内人士透露,Web3已超越硬科技和消费品,成为整个VC圈公认的年度热门赛道。   此外,Web3被普遍认为是打破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格局的新兴力量,甚至被描绘成互联网的未来雏形,正吸引着整个科技界的目光。   但对于“吃瓜群众”来说,高深莫测的Web3是否真正近在咫尺?   Web3融资潮告诉我们什么?   事实上,全球VC早已开始关注Web3。   尤其以a16z为代表的全球顶级VC,一直在布局Web3、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正是基于此,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2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榜上,a16z合伙人Chris Dixon位居榜首。   过去两年,红杉、谷歌、Meta等知名机构和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切入新兴的Web3赛道,相关融资事件频出。   Cryptopolitan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Web3.0初创企业已获得超1.73亿美元的投资,而2020年全年的融资数据仅为2,000万美元。   今年4月,Web3安全公司CertiK宣布完成8,800万美元的B3轮融资,Insight Partners、Tiger Global、Advent International联合领投,高盛、红杉资本、Lightspeed等新老股东跟投。据悉,该公司在过去九个月内完成四轮融资,总融资额2.3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   5月底,元宇宙平台BUD宣布完成了3,68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印度领投,ClearVue锴明投资、网易和北极光创投跟投,老股东GGV纪源资本、启明创投和源码资本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同时,Web3基础设施层的初创企业Cassava Network、Computecoin Network、EthSign、Everyrealm均在今年获得了融资,显示出核心技术层已经获得了VC的关注。   当然,今年Web3领域融资依旧集中在NFT、游戏、社交及金融四大领域,这也是目前区块链中用户量最大的应用场景。   而在这一波全球Web3融资中,中国初创企业并非像传闻那样扎堆,数量鲜少。绝大部分的融资事件都来自欧美、新加坡及非洲,同时由于Web3秉承的去中心化的特点,很多企业或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所在地,而是分散在全球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已成为美国之外,又一个Web3初创企业和VC的聚集地。虽然Web3在国内科技圈走红,但落地的则是遥远的新加坡,这与当地相对宽松的金融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除了监管外,业内仍普遍存在一个疑问,融资潮的背后究竟火的是Web3,还是区块链?   Web3是什么?   Web3,即Web3.0,指下一代互联网概念或模式。然而,不同层面,对于Web3,都有不同的理解。   通常人们将互联网初期称作为Web1,而社交网络的诞生则是Web2的开端,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自己生产内容,并形成交互。而Web3则强调内容和其产生的价值属于用户自己。   简单而言,Web3整合了Web1和Web2各自的特点,既实现了信息的分享,也具备交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用户才是价值或相应资产的持有者。   同时,相对于原本Web2的平台经济的概念来说,Web3进一步凸出了去中心化、开放、可信。   由此可知,Web3与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类似。换句话来说,Web3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理念的全新互联网模式,同时区块链其实就是Web3的底层技术或核心构架。   Web3的层级构架   区块链既是一种数据库结构或分布式的账本,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协议和模式,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价值观。   除了去中心化外,区块链还具有可追溯、去可信、不可篡改、匿名性、加密安全性等特点,也衍生出比特币、以太坊、智能合约、隐私计算、NFT (非同质化代币) 、DeFi(去中心化金融)、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以及通证经济等一系列全新技术和概念。   Web3不仅具备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也是互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但两者的构架并不相同。   区块链一般分为5、6个层级,例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而Web3代表的是互联网的结构,更注重的是与Web2之间的连接。   正如区块链无法离开代币一样,数字钱包既是载体,更是入口。而在NFT火爆的当下,区块链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落地。同时,相关Web3...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