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赚钱

天天热头条丨抖音为什么要做私域

天天热头条丨抖音为什么要做私域

sansa2025 sansa2025
5
2025-08-15
     (资料图片)   大概一个月以前,抖音正式推出了开放平台,并公布了开放平台的业务载体——抖音小程序。   原本,小程序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从微信到支付宝,再到百度,很多平台都在做,做起来也不复杂,细分市场上恰饭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有不少。   但抖音做这件事,其实折射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抖音要开始在私域上发力了,因为小程序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私域运营工具。   正如抖音的官方介绍,小程序支持公域-短视频/直播间挂载分发,支持打通私域-IM与群聊分享,以及提供搜索、固定入口复访等多样场景。   其实,抖音不是第一天要开发私域场景,早在2021年7月,抖音企业号第一次引入了“抖音私域”概念,私域就被定义成了抖音生意的新增量。但说实话,一年过去了,仅围绕企业号展开的私域开发,无非是让商家多了几个粉丝,获得了一些评论和点赞,感觉距离私域的核心还比较远。   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私域应该是通过高频的互动,来实现高用户粘性,从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复购机会。但显然,这一整条链路,仅仅通过企业号在公域的瀑布流信息中搏击,是比较难实现的。   所以,理论上来说,小程序这样的运营工具能够给商家提供更多抓手,去把粉丝从公域池子里抓到自己的私域池子里,并且通过各种运营手段来提高私域的活跃度。   但是,跑通以上逻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抖音为什么要做私域?本质上来说,商家运营私域的目的,是希望提高ROI水平,从长远上,去摊薄品牌的营销成本。但抖音,这个中国最大的广告商,吃的不就是营销的饭吗?极限状态下,商家在公域市场里“捕鱼”的成本越高,越符合抖音的利益。   那么,抖音为什么要做私域呢?尤其是,为什么要在当下加大对私域场景的开发力度?   关于这些问题,这段时间,《最话》先后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抖音代运营公司的老板,在抖音上开店的商家,一家大型集团的增长负责人,以及内容产业的资深人士。   现在,我们打算从三个维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以压力位为起因,以复购为结果,以及基于底层逻辑所需要的平衡。   01 以压力位为起因   如果我们将抖音开发私域作为刻度,去标记这家公司的发展轨迹,那么就应该来看看这家公司当下所处的状态。   几天之前,字节跳动(现已改名抖音集团,为避免混淆,本文仍保留字节跳动)向员工披露了一份财报。   数据显示,字节跳动2021年收入增长近80%达到617亿美元(4390.6亿元)。而2022年前三个月的收入达到近18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4%。   网络上还有一些更早的数据,其中2021年中旬,来自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口径的数据显示,2020年字节跳动营业收入为2366亿元(按彼时汇率约合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111%,80%,54%,显然,一个曾经陡峭的增长曲线正在趋于平缓。   再来看看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这是目前整个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在2020年达到1831亿元,能占到整个平台大盘子的77%。   在最初的几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实现了非常高的增长,早在2019年,这个年轻的内容平台,其广告收入就超过了百度,但到了2021年11月,在商业化产品部召开的全员大会上,字节跳动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这是自2013年字节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广告收入停止增长的情况。   去年底,根据36kr报道,进入当年三季度后,字节跳动广告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且有知情人士称:“刨除电商业务的带动,字节跳动全年广告收入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到了2022年一季度,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这要得益于抖音广告收入的增长。但报道中一组数据表明,抖音当前的广告增长也是乏力的:抖音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 10%,远低于同期快手的30%。   当然,这样的趋势比较符合整个短视频行业的进程。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整个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率为107.0%,2020年就降低到15.2%。身处其中的抖音,无法独善其身。在DAU破6亿后,无疑也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态势,DAU增速开始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那些能够扛得住高获客成本的行业,例如教培、金融、医美等,在最近一两年都先后遭遇了严监管,从而大幅削减了相应的内容获客成本支出。   所以抖音广告业务面临的是两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触顶后必然会出现趋势放缓,另一方面则是监管带来的广告主结构性变化。据报道,今年一季度,抖音有超 1/3 的广告收入属于所谓“内循环收入”(因为电商业务带来的广告收入)。   在这种背景下,抖音繁荣...
天天头条:波动中的内容行业,为什么IP能抗周期

天天头条:波动中的内容行业,为什么IP能抗周期

sansa2025 sansa2025
3
2025-08-14
  已经2022年了,「甄学家」们的狂欢还在继续。10月底,喜茶和《甄嬛传》推出联名产品,上线3天后,销量已超过50万杯。      (相关资料图)   社交网络上,「甄学家」是一种身份共识。人们将《甄嬛传》当作电子榨菜,用「显微镜式」观剧不断挖掘细节,并将各种经典台词化用接头暗号般的「梗」。而此时,距离这部电视剧首播已经过去11年。   今年5月,全网首家上美影官方旗舰店在京东开业,上线了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经典IP的衍生文创产品,《葫芦娃》在1986年首次播出,《黑猫警长》在1984年登上电视荧屏,经典的孙悟空形象则出自1964年公映的《大闹天空》。   10月,瑞幸和《JOJO的奇妙冒险:石之海》的联名产品单日销量超过130万杯。作为漫画家荒木飞吕彦JOJO系列的第六部作品,《石之海》从2001年开始为期2年的漫画连载,根据其改编的动画在2021年上线。   对整个内容行业而言,2021-2022是充满变化和波动的一年。在这样的波动中,那些跨越了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典IP,仍然在持续向市场证明它们不可撼动的价值。   11月2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报告(2022)》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斗罗大陆》《王者荣耀》《斗破苍穹》等头部IP依然稳定发挥着顶尖内容的集聚效应。与此同时,《庶女攻略》《诡秘之主》等新类型IP也成为行业黑马,展现出从业者在故事源头和开发路径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如果拉长时间,波动不仅仅是2021年的主题,也是内容行业的长期特征。从诞生、开发再到后端运营,一个IP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内容从业者们精准的市场嗅觉与持续的创作耐心。放眼全球内容市场,顶级IP的诞生和发展同样漫长而波折,漫威在进入迪士尼体系前也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   但即便内容市场波澜起伏,拥有穿越时间的价值以及抗周期能力的优质IP,依旧能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信心。它们不断向行业证明优质内容的价值不灭,也作为情感连接的核心据点,在用户和市场中建立起对一个行业的信心。   头部、头部!   过去一年,头部IP价值效应依旧显著。   腾讯视频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动画《斗破苍穹》观众有持续追更习惯。   这部改编自天蚕土豆人气网文的动画,2017年在腾讯视频上线第一季,集均播放量破亿,成为当年全网播放量最高的动画。那一年国漫刚刚起步,以《斗破苍穹》为代表的文改动画,是国产动画品类破圈吸引新用户的重要力量。   如今,《斗破苍穹》播出已超过五年,是腾讯视频连载时间最长的动画之一。今年7月,《斗破苍穹》正式开启每周不停播的年番更新模式,上线当周就拿下热度第一。   《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报告(2022)》梳理了近年来的影视剧和动画作品,总结得出:头部IP改编成功率更高。   作为最上游的故事源头,以《斗破苍穹》为代表的经典网文IP为影视、动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内容价值。   如果我们回顾《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在世界上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经典海外IP,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多是幻想题材,充斥着对超能力、魔法以及各种神奇事迹的想象。   在中国目前的文学体系中,正是网络文学提供了这一部分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糅杂融合了本土想象资源和外来想象资源,包括《斗破苍穹》在内的一批网文代表作品,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神话世界和神话角色,并在和读者的持续互动中,创造了在中国当下的现实语境里能够产生真正共情的故事。   《斗破苍穹》电视剧编剧张挺此前曾经表示,「《斗破苍穹》被用户反复喜欢的原因正在于,它的基础来自游戏的升级快感,同时保有少年视角中对成人世界固有秩序的愤怒。」   相比《斗破苍穹》在动画、影视改编中体现出的经典故事的源头价值,《王者荣耀》验证了 头部IP的多元开发上的可能性和延展力。   腾讯互娱天美市场中心总监刘星伦曾表示,《王者荣耀》是一个「矿产型」的IP。虽然在初期没有像迪士尼、漫威那样体系化、工业化的宇宙,但游戏的核心玩法和体验、基于游戏平台产生的社交关系,以及扎根中国文化的本土性,能够让大量用户聚集在「矿坑」周围,进而不断产出。   过去一年,包括《嘴强王者脱口秀之夜》《你是我的荣耀》等在内的影视综艺内容上线,帮助《王者荣耀》进一步打破圈层。今年5月,《王者荣耀》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盲盒产品「峡谷萌新」。4月到7月,北京环球度假区推出《王者荣耀》英雄盛会主题活动。   总结而言,头部IP前端内容开发的重要故事前提,也是后端商业化拓展的核心影响力保障。能有1个或几个头部IP,是对IP投资者和创作者最大的回报...
年度爆文